纳西族的节日,纳西族过的节日

纳西族的节日,纳西族过的节日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纳西族的节日,以及纳西族过的节日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纳西族的传统节日风俗:祭天、新春灯会、二月八、三朵节、黑龙潭会、狮子山女神会、小年。

1、祭天:纳西语叫“猛本”,是云南省丽江、中甸等县纳西族的民间宗教节日。祭天有大祭小祭之分,又叫春祭和秋祭。春祭在春节期间,从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举行,短的三天,长的达十多天;秋祭于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

2、新春灯会:云南省丽江县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六至十五举行,节期为十天。

3、二月八:云南省中甸三坝纳西族群众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地点在附近的白水潭边,节期一天。

4、三朵节:又称“三朵颂”、“祭三朵”、“见丹节”。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举行。

5、黑龙潭会:又称“龙王庙会”、“三月会”,是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开始举行,节期五至七天。

6、狮子山女神会:又称“祭干母女神”、“干木女神会”、“转山会”。是云南省宁滚县泸沽湖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

7、小年:亦称牛马年,是云南省宁彝族自治县永宁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举行。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最具特色的要数棒棒会。

1、棒棒会,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2、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

3、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扩展资料:

纳西族传统节日的形成:

纳西族岁时节日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本土与外来民族文化二者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共融共生。就本民族而言,最突出的是东巴教的影响。宗教与民俗的融合在岁时节日上表现得更为充分。

其次是外来民族,尤其是藏族、汉族、白族对纳西族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也不容忽视。也就是说,这两个因素构成了纳西族岁时节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所在。

1、本土宗教的影响

宗教与民俗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宗教一味高高在上,远离了人间烟火,则只会与民众产生隔阂而萎缩;民俗没有宗教内涵的丰富则显得空虚。宗教利用民俗扩大自己的影响,民俗则把世俗的希望寄托给宗教。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民俗是退化了的宗教。这些都是有道理的。从纳西族原生的岁时民俗看,与本民族的东巴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外来文化

据史籍记载,汉族传统节日除夕、元旦、元宵、寒食、清明、端午、七夕、重阳、春秋社日、冬祭腊日等传统节日,大多在汉代形成定制,此后一直沿续两千余年以至今日。纳西族地区的除夕、元旦、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中原节令(烧包)七月半等节日显系汉族传统节日的输入传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西族节日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纳西族

“纳西”是该民族聚集的西部地区24万人的自称;东部地区多自称“纳汝”,还有部分地区自称“纳恒”、“纳”。“纳”在纳西语中有“大”或者“尊贵”的意思。“西”、“汝”、“恒”都有“人、族”的意思。过去东部地区的纳西族人被称为“摩些”,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确定为“纳西族”。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丽江地区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水胜、维西、中甸、德钦、在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纳西族分布。

纳西族新春灯会

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节日,每年正月初六开灯,十五日谢灯。

节日里,纳西族要举行赛灯活动。以村寨为单位,人们用各色彩纸、布、绢等扎成耗牛、龙等各种动植物形状的花灯,轮流到大集上表演。传统灯会的节目也很丰富,都是纳西族本民族的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龙戏夜明珠》、《凰舞》、《狮子绣球》等。

纳西族棒棒会传统节日集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棒棒”就是木棒的意思,“棒棒会”就是木棒的交易会。

关于这个纳西族节日有的传说:早年间每到这一天,木土司就在玉皇阁请喇嘛念经,超度祖先的亡灵。清朝雍正元年,实行改土归流后,纳西族农民、手工业者就经常在十五这一天在木土司的官衙门前摆摊售货,以后便逐渐形成了交流各种竹木农具的日子。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棒棒会”是纳西族群众对企图反对改土归流的木氏家族的一种示威和抗议。只要木土司敢行复辟行径,人们便可随时操起棒棒对付他。

而现实当中,纳西族是一个农耕社会,更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农具大都是木制的,因此,举行棒棒交易大会,不仅是一次聚会,也是一次交流会。节日里,人们纷纷来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上,将自己带来的棒棒摆上货摊,进行交易。棒棒的品种也很多。棒棒会后,人们拿着自己满意的棒棒回家,赶制斧耙、锄耙等农具,以迎接春耕的到来。

纳西族白沙农具会

纳西语称“当美空普”。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的传统节日集会,是纳西族人一年一度盛大的农具和土特产品交流会。每年春节结束后的正月二十日举行。

这个时间正好是准备农耕的时间,所以纳西族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到白沙街交换购***耕所需的各类农具和其他土特产品。这次交流会上物品的数量和种类是一年中仅有的。

纳西族白水台盛会

云南省中甸县三坝一带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举行。

相传,纳西族东巴教祖师丁巴什罗,曾从师于一个藏族喇嘛,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学不到经典,后来他在一个夜里,偷了经书逃到三坝乡的一个山洞里,边译经书边传教,创立了东巴教。在山洞的附近有一白水台,泉中的钙化物经过长年累月的沉淀,形成了如梯田形状的白色水台,所以这里被东巴教徒视为圣地。每年到了农历二月八日,方圆数百里的纳西族的人们都汇集在这里,烧香拜佛,祈福,并欣赏奇泉。之后,纳西族就在附近的丛林中野炊和跳舞唱歌,还举行赛马等体育项目。

纳西族牧童节

又称“放羊节”、“青年会”,云南省纳西族传统儿童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这天纳西族家家户户的孩子共同凑钱准备肉、菜等好吃的东西,带到山坡上去野餐、游玩。有些富裕人家这天还要请放牧的孩子吃饭。在丽江大研镇一带,节日这天,少女们通常和孩童们凑钱买点心、水果、肉、菜等上山野餐。故又称此节为“青年会”。

纳西族三朵节

又称“北岳庙会”,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和八月的第一个属羊日举行。

三朵是纳西族人民千百年来非常笃信的保护神。这天,人们要到三朵庙里祭拜本民族的最高的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祭祀仪式相当隆重。参加人数之多,在丽江所有寺庙中也属于不多见的。

纳西族东山庙会

又称“祭猪会”。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九日举行。

这天,纳西族各家庭的主妇要先准备好一碗青蚕豆,然后带上去东山庙烧香磕头,祭祀庙内供的木刻猪像,祈求来年家中的猪肥壮。东山庙会也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恋爱的最好时机。届时,青年男女穿着自己喜爱的衣服,三五成群地赶会,在庙前吃小吃的时候,男青年借口讨吃的,向意中的姑娘搭话,姑娘若也有情就会交谈,在这一纳西族节日后做进一步的交往。

纳西族三月会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农历三月举行。

节日的主要内容过去以骡马交易为主,新中国成立后,三月会变成了纳西族物资交流会,而且越来越兴旺。

纳西族清明节

每年清明节纳西族也举行祭祀仪式。丽江、中甸一带纳西族,祭祖仪式在天井里举行,而且只祭祀曾祖父母、祖父母和父母,祭祀时,在地上插三根白栗树,并在树前安放三个石头,代表所要祭祀的祖先,然后烧香点烛,摆上酒、肉、饭、茶等供品,祭祀分为生祭和熟祭。祭祀活动由东巴主持,东巴口念返魂经,纳西族全家男女老幼向代表祖先的三块石头磕头祭拜,每念到祖先名字时便敬酒献饭。

纳西族洗牛脚会

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节日。一年两次,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日至三十日和农历九月十日至三十日之间择日举行。

节日当天无论农活多忙,纳西族各家也要让耕牛休息一天,并给牛洗澡刷毛,做十二个麦面饼子给牛吃,并在牛角上挂一串小饼,另外还要添加质量上好的青草让牛吃,以酬谢耕牛一年中的辛苦。

纳西族火把节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举行。

玉皇大帝在天上过得很厌倦,就想看看人间的生活,当他看到人间人们美好的生活时,就顿生杀机,于是他下令掌火的红脸天神下凡烧毁人间,红脸天神看到人间美好的一切很不忍心,于是就欺骗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发现后,杀了红脸天神。后来他又派另一个天神。同样这位天神也不愿意伤害善良的人们,便出主意让人们连续三夜点燃火把,迷惑玉皇大帝。当时正好是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玉皇大帝看到人间一片火海,便安然睡去,人间终于免去了一场灾难。纳西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两位有功的天神,于是每年这个时间,都举行火把节。

纳西族淡灰节

又称“立夏节”,云南省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立夏日举行。

纳西族人民认为,立夏一到,躲在洞穴中的蛇虫就陆续出洞了,为了防止毒蛇害虫进屋,举行泼灰活动。传说,远古时代,龙和人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兄弟分家时,天父地母把陆地分给了人类,把水域分给了龙,由于陆地生存的水源由龙控制,所以人类必须进行祭祀,祈求龙赐福,大象山里住着一个山主,因为虔诚的祭祀龙,他的牧场风调雨顺。一次,山主向龙精灵变成的彩链蛇撒灶灰、吐唾沫而得罪了龙,结果天地干裂,灾害连年,从此人们知道毒蛇害怕灶灰,于是,每年立夏日就在住地撒上灶灰,避免蛇虫进屋伤害人,后来便成了今天的拨灰节。

节日期间,纳西族白天唱调子,进行社交活动,并举行其他的一些娱乐活动,如摔跤、斗牛等。到了晚上,人们便拿起火把,庆祝节日。青年们拿着火把窜田埂、绕山路,边歌边舞,直到深夜。

纳西族拜瓦哈山

云南省宁菠县永宁、拖支一带纳西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因活动地点在瓦哈山而得名。

当地纳西族人认为,瓦哈山是男性山,山上有一个落水洞,山以其雄伟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相传西藏活佛阿包奇者曾经来到这里观察风水,选择了祭祀地点,并告诉当地的纳西族只要好好祭祀,就会年景兴旺。后来,朝拜瓦哈山的人便逐渐多了起来。每当这天,纳西族人便汇集在山上,举行祭祀活动。

纳西族游狮子山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七月二十五日举行。

关于这个纳西族节日,有个美丽的传说:在滇西泸沽西岸,有一座神气的狮子山。民间传说它是纳西族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名字叫“干木”。人们还传说它主宰着人口的兴衰,庄稼的好坏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婚姻和生育。长期下来,纳西族就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描述这位女神。每年夏历七月二十五日,人们都到这座山上聚会,一是给女神助威,一是祭祀女神,祈求她能保佑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而纳西族认为当地妇女之所以能干,也是出于女神的保佑。

纳西族尝新会

又称“吃新米节”。云南省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的鼠日举行。

纳西语中的“鼠”与“富库”音相近,人们就认为鼠日是个吉祥的日子,意在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节时,人们到田里挑选饱满的谷子,回家后加工成喷香的米饭,摆上好酒好菜,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品尝,在饭前还要喂狗新饭,以此表示不忘记狗为人们带来的谷种。

纳西族小年

又称“牛马年”,云南省宁蒗县永宁地方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一日举行。

节日里,家里老人要赠给牧童们新衣新裤,还要给他们猪前脚、两根肋骨和水果、面饼、鸡蛋、糍粑、酥油等节日礼物,作为他们劳苦一年的酬谢。代人看守牛羊的孩子,这天也能从寄宿户那里得到同样的食物。节日,老人和牧童以村寨为单位,集体到山坡上栽松树、祭拜天地鬼神。祈求神灵保佑纳西族山乡来年风调雨顺。这天,纳西族还要举行“跑罐子”赛马活动。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将有幸喝到头一罐美酒,有条件的地方,这一天还要组织孩子们看电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纳西族祭东鲁

“东鲁”纳西语原意为“团”,后来专门指门神,云南省纳西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除夕日举行。

关于这个纳西族节日民间传说是:左右两个门神在洪水泛滥,人们面临灭绝时,协助纳西族祖先战胜了洪水,又帮助纳西族祖先与天男女结为百年之好,教他学会了生活和生产本领,使纳西族得以繁衍,因此人们感激门神的功德,所以在家门两边各立一块石头,将其供于两边。

节日里,纳西族先用清水将门前的“东鲁”清洗干净,下面铺上松毛和杜鹃叶,上面放置各种供品,然后行祭祀之礼,以保佑家人的平安。有的地区还在杀猪之际,将东鲁洗净后涂上猪血,撒上面粉,并一边行礼,一边祈祷。此外,家庭如遇重大的祭祀活动,还要请东巴将二神形象画于木牌上,钉在大门两边,以祈求消除灾祸。

纳西族春节

云南省宁菠县水宁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除夕至正月十五日举行。

纳西族春节的传统与汉族的很相象。但也有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就是在初一早上,在主屋里要为年满十三岁的男孩和女孩举行“穿裤子”和“穿裙子”仪式。届时,纳西族在火塘里燃起旺火,摆上各种供品,若是男孩,就让其站在男柱旁,若是女孩,就让她站在女柱子边。

孩童手持银元,双脚分别踏在粮袋和猪膘上,然后由舅舅给男孩子穿裤子,母亲给女孩子穿裙子。穿完后,就开始祭拜锅庄,析求祖先保佑孩子的健康。并请东巴为他们祈祷。

纳西族麒麟舞会

云南省丽江一带纳西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腊月除夕至正月十六日举行,节期约半月。

麒麟舞为云南省丽江纳西族大型舞蹈,其布局是以麒麟、凤凰为主,以各种动物为辅。

新年。第三场,鹿鹤同春。第四场麟凤呈祥。最后,夫妇放牛,取六畜兴旺之意。在正月十六日晚,举行盛大送麒麟仪式,将演出所用刀具全部焚烧,以示麟凤返回天国,来年新春再度佳节。此节日习俗近年日盛。

纳西族语言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早在公元7世纪,纳西族人民创造了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和音乐文字“哥巴文”,但均不通用。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由于同汉族的密切关系,纳西族通用汉文。

纳西族建筑

纳西族的建筑古朴典雅,最有名的代表就是丽江县的大研镇,古城的建筑群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也有四合院,这些建筑的门窗,牌楼上有精工细雕的图案,题材丰富,有双凤朝阳。降龙伏虎。二云抢日、暗八仙等。这些图案清秀明丽,线条生动苍劲,形象栩栩如生,显示了纳西族人民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

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男子服饰多穿黑色圆领对襟上衣,下身穿宽脚裤,裤长至膝,裤子宽约一尺,拼裆,多用麻布、棉布缝制。纳西族老人用黑布包头,青年用白或花布包头。男子腰间系有用羊皮缝制的羊皮兜肚,外面饰有花纹图案,用来放零星之物。

纳西族妇女一般穿细腰大袖的上衣,外套坎肩,劳动或外出时还要披上羊皮披肩。纳西族的披肩制作得比较精致,羊皮上面1/3的部分用黑粗毛呢覆盖,称“羊皮颈”,上缀两个直径约十五六厘米的绣花圆盘(现在已极少见了),称“羊皮眼”。粗毛呢的下边即紧挨白色羊皮的地方并排钉着七个直径约十厘米左右的小圆盘,称“七星”。每日,圆盘中心各垂两根细鹿皮线,称“羊皮须”。一般认为,披肩上的两个大圆盘分别代表日月,七枚小圆盘代表七颗星,象征着纳西族妇女“肩担日月,背负繁星”,整日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美德。十四根鹿皮线,象征着繁星的光芒,寓意光明、温暖。这种披肩,俗称“披星戴月”或“七星披肩”。披用时用上角的两根白布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下端把羊皮系紧,冷时毛朝里,热时毛朝外。七星披肩是纳西族羊图腾、蛙图腾在服饰上的表现,更是古羌人游牧文化的一种遗迹。

纳西族食俗

纳西族人生息繁衍在玉龙雪山脚下,以小麦、大米、玉米为主食,山区地区以青稞、大麦、荞麦、洋芋为主食。有的纳西族地区早上、中午吃杂粮、粑粑,晚上吃米饭。纳西族人多用木制碗吃饭,吃肉由父亲掌勺平分,媳妇添加饭菜。纳西族喜爱吃酸辣、饮酒、吸草烟。

纳西族婚俗

纳西族大部分地区已经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部份地区还保存着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的残余。

纳西族丧葬习俗

纳西族丧葬行土葬,永宁等地区行传统火葬。

纳西族宗教信仰

旧时多信“东巴教”,是纳西族原有的一种宗教,宜言“万物有灵,灵魂不灭”。部分纳西族信仰喇嘛教,丽江地区纳西族还信奉红教,永宁地区纳西族信奉黄教。13一14世纪佛教、道教传入,但纳西族信奉者不多。天主教和基督教也曾传入,信者也不多。

纳西族名胜名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最热点击文章